1939年战伤奖章(Wound Badge 1939),德文为“Verwundeten-Abzeichen 1939”。
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,战伤系列徽章由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(Wilhelm II)设立(1918年3月3日),广泛授予在战争中英勇战斗而负伤的将士。分为三个铜质、银制、金质三个等级,级别体现被授予者受伤的次数和伤残程度:铜质授予在战斗中受伤一至两次者;银制授予在战斗中受伤三至四次者、或损失四肢中的一支者、或一只眼睛失明者、或大脑受到损伤者、或面部毁容者;金质授予在战斗中受伤五次或以上者、或丧失行动能力者、或双目失明者、或战死者。
希特勒上台后,内务部发布一个声明,所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受伤但没有授予战伤章的人,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获得,并授予正式证书,而且容许在正式场合佩带这些奖章。在1939年4月20日,吞并奥地利、捷克和梅梅尔之后,内务部又发布一个公告,所有服役在奥匈帝国军队,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受伤的人也可以获得这个奖章。事实上这个奖章授于一直到1941年后期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,战伤徽章在原来的基础上,细节被重新设计。橡叶枝的细节被简化,圆石纹更小更密,交叉的双剑的剑刃更宽,钢盔的式样由M18式变为M35式,其他保持不变。
1939年9月1日,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候,希特勒重新设立一个新徽章版本,依旧沿用三个级别,但没有单独设立海军版本,最初利用大量一战战伤章,在章体正面的钢盔上增加万字。这就是所说的第1版或“西班牙”版,尽管仅仅作为“临时”使用,但这个版本一直使用到1942年。
几个月后,战伤章第2版本开始发授,这个版本与第1版非常相似,最明显的区别是M35钢盔代替以前的M16钢盔。
1939年战伤奖章设立三个级别,黑色、银制和金制。级别授予是依靠受伤次数或伤残程度,伤得越重,越能够获得高级别的战伤章。授予对象主要是国防军、武装党卫军和辅助服务组织,1943年3月以后由于盟军不断轰炸,平民死亡或受伤人数不断增加,战伤章也授予平民。